2011年5月14日 星期六

奥萨马·本·拉登

奥萨马·本·拉登
维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书
跳转到: 导航, 搜索
跳过字词转换说明

奥萨马·本·拉登
Osama bin Laden
أسامة بن لادن
1957年3月10日(1957-03-10) – 2011年5月2日 (54岁)
Osama bin Laden portrait.jpg
奥萨马·本·拉登,摄于1997年
出生地点: 沙特阿拉伯利雅德
逝世地点: 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
34°10′09″N 73°14′33″E / 34.16928°N 73.24252°E / 34.16928; 73.24252
安葬地点:阿拉伯海
效命:阿盖达组织
参与战役:苏联入侵阿富汗
反恐战争
奥萨马·本·穆罕默德·本·阿瓦德·本·拉登阿拉伯语أسامة بن محمد بن عوض بن لادن,拉丁转写:Osama bin Laden,1957年3月10日-2011年5月2日[1][2]),简称为奥萨马·本·拉登奥萨马本·拉登拉登。“奥萨马·本·拉登”(أسامة بن لادن)意思是“拉登的儿子,奥萨马”或“拉登的子孙,奥萨马”[3][4]。他是沙特阿拉伯王国利雅得行省人,是基地组织首领,该组织被认为是全球性的恐怖组织。本·拉登笃信伊斯兰教逊尼派瓦哈比支派
本·拉登被美国政府指为1998年美国大使馆爆炸案2001年酿成2998人死亡的九一一袭击事件的幕后领导人,名列联邦调查局十大通缉要犯。他的亡命生涯于是开始,本·拉登本人立刻否认了这项指控,但2002年在阿富汗找到的一卷录像带显示他在讲话中谈到攻击这个词,该录像带强烈暗示他至少是“911”袭击的主要策划者之一。
2004年3月18日,美国众议院一致通过一项法案,将提供线索导致本·拉登被捕的赏金从2500万美元增加到5000万美元。虽然普遍认为本·拉登藏身于阿富汗巴基斯坦边境一带,但实际上外界没有人知道本·拉登身在何处,甚至有传说指他早已身亡
2011年5月2日美国总统奥巴马声称本·拉登在巴基斯坦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里被美军海豹部队第六分队突袭击毙[5]。其遗体于次日海葬于北阿拉伯海

目录

[隐藏]

[编辑] 名字

“奥萨马”的本意指“狮子”。“本·拉登”的意思是“拉登的儿子”或“拉登的后裔”,媒体称他“本·拉登”而非“奥萨马”是不准确的,是拿欧美姓氏观念来套用,完全误会阿拉伯人的命名习惯。其阿拉伯语全名意为:“拉登之子阿瓦德之子穆罕默德之子奥萨马”,亦即“奥萨马”才是他自己真正的本名,而拉登则只是他曾祖父的名字。因此,称他“奥萨马”或全名“奥萨马·本·拉登”才是真正符合阿拉伯人命名习惯的正确称法[6]。然而大部份华人和与华语传媒都跟随西方媒体的误称,将之简称为“拉登”或“本·拉登”。
因为阿拉伯语没有通用的罗马化拼音转写系统,奥萨马有很多不同的罗马拼音译名,当中有几个常见翻译,通常被媒体使用的是Osama bin Laden(奥萨马·本·拉登),而特工通常使用Usama bin LadenUsama bin Ladin(乌撒玛·本·拉登),缩写为UBL
虽然阿拉伯人习惯上不把“本·拉登”作为姓氏,但本·拉登家族为了与欧美企业做生意,基于权宜上方便,有时也会依照欧美人的习惯,用此名来称呼家族企业的名称以权充姓氏;此时强调的是自己乃是“拉登的子孙”。

[编辑] 生平

1957年,本·拉登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的家庭。他的父亲有52个孩子,他排行17。
根据美国情报显示,本·拉登身高约在6英尺4英寸至6英尺6英寸之间(约193-198厘米高),体重则只有160(约71公斤),高大英挺而清瘦[7]
1974年,年方十七岁的本拉登在拉塔基亚迎娶了叙利亚Najwa Ghanem[8]。在阿卜杜拉国王大学进修期间他学习了经济学工商管理[9],也有消息表明他在1979年获得了土木工程学位[10],和在1981年拿到了公共行政学位[11]。有资料显示本·拉登在大学时期非常刻苦[12],但另有传言说他在就读三年之后肄业离校[13]。大学生的他遇上了二位伊斯兰学者,并从此执迷于伊斯兰教中的《古兰经》教义和圣战论。父亲在早年去世后,继承家里的大笔遗产,并担任家族企业的总工程师。当时估计他的财产达到3亿美元,但是现在一般认为只有2500万。
本·拉登数学能力颇佳,其友人以计算器测验之,本·拉登竟然运算得比机器还快。喜欢园艺,家中禁止玩具和现代家电,宁可不吹冷气,不用冰箱,以炎热而刻苦的生活自勉。传言本·拉登是左撇子,事实上本·拉登是右撇子。另外与众人印象不同的是,他不但能背诵《古兰经》的许多章节,操一口流利英语的他学习过英文诗,擅长骑术,对其他的交通工具也有兴趣,甚至购买奔驰汽车跑车游艇飙车取乐。[14]
本·拉登出身财阀,家财万贯,但他几无奢华享受,反而过著教士般刻苦虔诚的生活。基于对伊斯兰世界兄弟国家的支持信念,1979年苏联入侵阿富汗之后,腰缠银钱无数的他,开始接受美军与美国中央情报局武力训练,耗尽家资,出钱出力支援阿富汗游击队,抵抗苏联侵略者。1988年他成立盖达组织,抵抗苏联。直至1989年苏联军队撤离阿富汗
1990年海湾战争期间,本·拉登非常不满美军驻军于科威特。在本·拉登的看法中,美军大多为基督徒,并非穆斯林,进入伊斯兰教的圣地是对伊斯兰的侮辱。他公开演讲,批评本和家族友好的沙王的亲美政策,要求所有欧美人士离开他的国境。一般认为这时候是本·拉登开始忌恨美国。由于沙特王室和美国政府互相支持,在他的眼中,王室腐败爱财,而且失去了对《可兰经》教义的虔诚信仰宗旨;美国人则是无理的异教徒。到1991年,本·拉登被撤销沙特阿拉伯公民资格,被迫逃亡到苏丹重建他的组织。
本·拉登是当代国际恐怖组织最具代表性的人物之一。很多人都认为他是当今世界最大的恐怖分子,他也被称为恐怖主义的“精神领袖”。沙特阿拉伯的教长曾表示,“屠杀无辜平民,只是恐怖活动而并非圣战,亦绝对不是出于阿拉或是穆罕默德启示,因为真主先知是慈爱而无私的。”不过《法新社》评论则指出,“本·拉登显然获得了许多阿拉伯人的支持,其盖达组织也日益扩张,美国必须要检讨其对中东与伊斯兰的政策,以免此类恐怖主义的产生。”而美国政府的说法是,“针对的是以本·拉登为首的恐怖份子,对伊斯兰教与其教徒并无敌意,但是反恐行动将是永不休止。”[15]

[编辑] 恐怖活动

参见:九一一袭击事件
本·拉登在1988年左右成立了基地组织,与其他恐怖主义组织合作,开始在中东之外招收成员,分布于东南亚非洲欧洲和美国。
1992年12月,针对驻索马里美军的也门旅馆爆炸案。
1993年2月,美国世贸中心爆炸案,导致6人死亡,数百人受伤。
1993年6月,谋杀约旦王储阿卜杜勒未遂。
1994年,本·拉登宣布向美国发动圣战
1995年1月,刺杀罗马天主教教皇若望·保禄二世未遂。
1995年11月,利雅得美军军营爆炸案。5人死亡;埃及巴基斯坦使馆爆炸案。17人丧生。
1995年,本·拉登承认在沙特阿拉伯本土的利雅得和达兰执行恐怖活动,被剥夺沙特阿拉伯公民权。
1996年宰赫兰美空军住所爆炸案。
1997年开罗外国旅游者客车爆炸案。
1998年8月,东非美国大使馆爆炸案。257人死亡5000余人受伤。
2000年10月,也门美国“科尔”军舰爆炸案。17人死亡。
2001年9月11日早晨(美国东部时间),本·拉登策划发动了对美国本土的恐怖活动,劫持了美国四架民航客机,驾驶其中两架撞向纽约世界贸易中心双塔,其中一架撞向了五角大楼,第四架因机舱内乘客与劫机歹徒搏斗,最终在宾夕法尼亚州坠毁。美国追捕本·拉登,因特工察知本·拉登流亡在阿富汗边境,更派兵驻守阿富汗。
本·拉登是肾脏病病人,经常需要洗肾,有时也会被猜测为已死。所以他之后经常透过媒体发表自己演讲的录像带,背景大多是山洞中的军营或山区。
2006年6月30日,本·拉登在网络上公布的一段录音中,称被美军炸死的统一圣战组织领袖扎克维圣战雄狮,并表示盖达组织将继续在伊拉克的圣战。
2007年9月,本·拉登继2004年后首次在一卷录像带《告美国人民书》中发表讲话,号召追随者以加剧杀戮和战斗的方式结束伊拉克战争,但没有发出具体的恐怖袭击威胁。
2009年,本·拉登最后一次录音,警告美国总统奥巴马。但是否真为本·拉登本尊,或是由其他替身成员捉刀,亦备受质疑。

[编辑] 死亡

美国当地时间2011年5月2日凌晨,美国总统奥巴马白宫宣布,本·拉登当晚在巴基斯坦首都伊斯兰堡以北150公里的城市阿伯塔巴德一住宅内被击毙。通过对比本·拉登和他死去的亲姐姐的DNA,证实了他的身份。
本·拉登死前藏身于在阿伯塔巴德的一座豪宅里,据悉,该宅建于2005年,价值约100万美元,没有电话互联网服务,从外观上看,该建筑的大小,约为该区其他房屋8倍,并配有铁丝网护栏和高墙等保卫设施。有目击者称,该住所距离巴基斯坦陆军军官学校的大门仅100之近。
此次秘密行动由奥巴马授权“一小队美军”执行。在这次行动中,本·拉登的一个儿子哈立德被打死,同时被捕的包括本·拉登的2个妻子、6个孩子和4名亲信。[1][16]据美国政府官员披露,美军海豹特种部队第六分队大约24位官兵,在得到奥巴马总统命令后,分乘4架直升机从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加齐空军基地出发突袭本·拉登藏身地,在其住宅外降落,由外部攻坚。美军攻入住宅后,在二楼一个房间找到无武装的本·拉登并且劝其投降,但精通英语的本·拉登拒绝,并可能要取枪抵抗,美军随即开火,本·拉登腹部先中一枪,接着左眼上方中了致命一枪,倒地身亡,部分头骨遭子弹击飞,鲜血混合脑浆四溢。整个过程持续约40分钟,美军没有人员伤亡,但有一架直升机坠毁,该官员并未说明原因。
战斗结束后美军搜查了这栋建筑,带走本·拉登的电脑硬盘DVD光碟和其它资料与数据,连同其遗体搭直升机离开现场返回美军基地,宅内其他人员移交巴基斯坦当局安置。除了本·拉登外,还有三名成年男子死亡,其中一人是本·拉登的儿子,另外两人是本·拉登的警卫,还有一名女子丧生,两名在现场的女子受伤。之前有谣传本·拉登枪战时躲在女子身后,以作为人肉盾牌或者挡箭牌之说法,已被证实为假消息。
奥巴马政府考虑到本·拉登是一名虔诚的伊斯兰教徒,在三日内下葬是对伊斯兰教传统的尊重,但美国舍弃了伊斯兰习用的土葬而采用海葬,因此本·拉登被枪杀后的24小时内,其遗体被送往美军卡尔文森号航空母舰,在清洗与念诵《古兰经》后,投入北阿拉伯海。采用海葬使本·拉登葬身于汪洋大海,亦是为了防止本·拉登的坟墓日后变成其他恐怖分子朝圣或者纪念之圣地。[17]然而遗体已经消失于阿拉伯海,加上美国政府一直以影像太过骇人为理由,不公布其死亡的照片与录影,也造成不少人质疑本·拉登是否已经死亡。[18][19]
若如白宫所言,本·拉登确实已经死亡,基地组织可能由本·拉登的副手扎瓦赫里医师接掌,扎瓦赫里是一名埃及眼科医师,根据美国中央情报局的调查,扎瓦赫里亦是九一一事件的幕后策划人之一,相较于本拉登,扎瓦赫里的作风更为激进。[20]

[编辑] 人物年表

  • 1957年3月10日,出生于沙特阿拉伯首都利雅得一个建筑业富商的家庭,家中排行17。
  • 1974年,与纳吉瓦·加尼姆结婚。
  • 1976年,长子阿卜杜拉出生。
  • 1976年-1979年,就学于阿卜杜勒·阿齐兹国王大学(King Abd ul-Aziz University)
  • 1979年-1989年,放弃学业离开家庭参加了阿富汗“伊斯兰圣战组织”,反抗苏联红军的侵略。
  • 1988年,建立基地组织。
  • 1989年,前苏联从阿富汗撤军后,本·拉登及其追随者返回沙特阿拉伯的家乡。
  • 1991年,由于和沙特政府发生矛盾,本·拉登逃亡到苏丹重建基地组织。
  • 1994年4月,沙特阿拉伯剥夺了本·拉登的公民资格。
  • 1996年5月,被要求离开苏丹,辗转返回阿富汗。
  • 1998年2月,组织了“伊斯兰反犹太人和十字军国际阵线”(“伊斯兰圣战组织”是其派生组织)。
  • 1998年,轰炸美国驻肯尼亚和坦桑尼亚大使馆。
  • 2001年9月11日,美国“911”事件发生,造成3000多人伤亡。
  • 2001年10月7日,美国发动针对“基地组织”及其大本营所在国阿富汗的反恐战争,本·拉登开始了逃亡生涯,传言其经常藏身于巴基斯坦与阿富汗的边境地区。
  • 2011年,呼吁利比亚人民及阿盖达组织反抗卡达菲政权。
  • 2011年5月1日,本·拉登在美国军事行动中,于巴基斯坦的一座豪宅内,被海豹第六分队击毙,终年54岁。

[编辑] 参见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