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4月26日 星期二

中国五年超美,胡编瞎猜。人民福祉与普世价值最重要的

中国五年超美,胡编瞎猜。人民福祉与普世价值最重要的

 

中国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是当今世界的一个长期话题。一个权威国际机构周一做出更加大胆的预测,认为这个历史转折点可能最早在五年内发生。不过,专家对此心存疑虑。

中国经济持续保持高速发展让预言家们忙得不易乐乎。中国何时会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济大国的预测在最近几年是一个接着一个,把这个话题炒作的热闹非常。4月25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大胆预测,认为这个赶超的日子最早会在2016年到来,媒体的中国热再掀高潮。

*IMF:中国在2016年超越美国*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认为,按照购买力平价计算,目前中国的经济规模是11.2万亿美元,按照目前的增长速度,到2016年,将会增加到19万亿美元。而与此同时,美国的GDP将从现在的15.2万亿美元增加到18.8万亿美元,略低于中国,把世界最大经济体的称号转交给中国。

到2016年,美中两国在世界经济中所占份额也会发生变化。中国的比例会从现在的14%增加到18%,而美国的份额将会从现在的略低于20%下降到17.7%,稍低于中国,名列世界第二。

*对PPP的争论*

美国财经咨询公司MarketWatch的专栏作家布莱特·阿伦兹(Bret Arends)撰文指出,一直以来,许多专家预测都认为,中国超过美国这一天迟早是要来到的,但是那将是10年或者20年以后的事情。他们的预测大都是依据汇率做出的。

阿伦兹说,汇率变化太快,而中国的汇率尤其不可靠。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这次采用购买力平价(PPP)更能够反应经济规模的真实变化。

不过,经济研究机构环球透视公司世界经济研究部董事总经理萨拉·约翰森(Sara Johnson)女士对此表示质疑。她对美国之音说:“要评估商业机会,市场汇率反映出的GDP规模要比PPP更为准确。如果要了解人均收入和国民生活水平,PPP应该是一个更好的工具,但要用PPP来评估GDP的总量,显然不是一个好的方法。”

环球透视自己的预测就是采用市场汇率的方法。预测的日期是2019年,比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晚了四年。约翰森女士说,他们的预测主要依据中国经济增长的动力、通胀走势和人民币升值的趋势。她说,中国经济的增长点从东部沿海转向了内地和西部,生产率还在提升,人口优势还在继续发挥作用。总体上,可以预期,中国经济将能够赶上并超过美国。但这需要的时间比国际基金组织预测的会更长一些。

美国企业研究所的高级研究员加里·施密特(Gary Schmitt)赞成约翰森女士的看法。他表示,PPP的准确性比较差,跟实际情况差距很大。当年用PPP计算东德的GDP就出现了很大的误差。柏林墙倒了之后发现先前的计算和实际情况差得太远了。

*红色资本主义PK自由市场资本主义*

中国经济在过去30多年间的快速发展和美国经济的相对迟缓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80年代,美国的经济规模大于中国10倍以上。既使是在10年前,美国还是中国的3倍(按PPP计算)。但是,从2000年以来,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份额扩大了一倍,而美国的份额不仅没有扩大反而快速下滑。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报告说,从1980年到2016年,中国经济规模扩大了30倍。美国经济在这个阶段只扩大了2.7倍。

美中两国发展速度的对比开始让一些人怀疑美国这个自由市场老大可能面对来自中国“红色资本主义”的严峻挑战。美国企业研究所高级战略研究中心主任施密特对这个问题有自己的看法。

他对美国之音说:“我个人的看法是,从长期看,自由市场制度的表现要强于‘红色资本主义’。就中国的特殊例子来说,中国的发展收益于多种因素,如人口庞大、全球化。在这些条件下,中国要是不增长才是说不过去的。”

施密特指出,尽管如此,中国的工资水平已经提高,发展优势,如人口红利等,开始减弱,而且随着时间的流逝,中国经济发展不平衡和后续动力不足的问题将日益突出。

施密特说,2008年中国通过加大投资躲过了经济大幅度滑坡的危险,但这些投资加剧了本来就存在的产能过剩的问题,可能会给银行造成大量的呆帐。他认为,政府主导的资本主义有它的优势,但它所具有的危险也是不能忽视的。

*美国总能够走出困境,继续增长*

《中国崛起》一书的作者施密特在接受美国之音采访的时候还强调,人们对于美国可能过于悲观,对于中国可能过于乐观。

他说:“美国并不是在持续衰落。美国经济现在是比较困难。90年初就遭遇了网络泡沫破裂,但我们从中走了出来,进入了增长阶段。当然,美国有一些长期的问题需要解决,比如社保福利债务。美国的历史上有过许许多多的衰退、危机和风险,但美国的制度有很大的灵活性,总是能够摆脱危机,保持增长。”

施密特同时也认为,人们在看待中国的时候则可能过于乐观。经济发展从来都没有直线进行的。有顺利的时候也会有困难的时候,关键是看这个制度的效率和灵活性。在这方面,自由市场制度对国家主导的垄断经济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

守望教会部分成员仍被当局扣押

守望教会部分成员仍被当局扣押

 


北京规模最大的非官方基督教教会--北京守望教会星期天的复活节户外敬拜受到当局打压后,仍有大约15人还被扣押。

守望教会4月24日连续第三周在北京海淀区中关村一带举行户外敬拜。和前两周一样,这次聚会同样受到当局打压。守望教会牧师金天明对美国之音说,被警方带走的36名教会信徒中,还有约15人被继续扣押。

金天明说:"昨天我们大部分的同工和弟兄姊妹就被堵在家里头,没能够出门,后来到那边要去敬拜的弟兄姊妹有36位就被带走了,带到不同的派出所,现在出来了20多位,还有差不多15位没出来。

记者问他被带走的教会成员被关押了多长时间,金天明牧师说:“每个人不同,最短的也是5、6个小时吧,长的也是10几个小时,20几个小时。到现在的话,应该差不多已经过了30个小时,但他们还没出来呢。”

*教会成员被扣押要求写保证书*

守望教会对外发布的“4月24日复活节户外敬拜通报”说,教会多数成员自上周五或周六就被看守在各自家中,有些单位调休使聚会当日成为工作日,还有些单位安排教会成员出差,使他们无法参加聚会。最终得以参加聚会的信徒不足100人。

通报说,由于警察的封锁,教会没有实现整体的敬拜;有些小组还没有到达聚会地点就被警察带到已经准备好的公交车或警车上,随后被带到附近的海淀派出所。这些人在海淀派出所做了笔录,然后被分别送往24个不同片区的派出所。

北京守望教会在通报中说,“弟兄姊妹受到较好的对待,派出所为他们提供了饭食;但有些派出所不仅不提供饭食,而且连外面的弟兄姊妹送去的衣物和饭食都不给递进去,甚至还出现警员扭打我们弟兄的情况(如安贞里派出所)......有些派出所的警察威吓说,如果不写保证书,就关48个小时。”

*西方媒体广泛报导 大陆媒体禁声*

西方各主流媒体和海外华人媒体近日纷纷报导了守望教会复活节敬拜受打压的消息。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CNN)的记者星期天前往守望教会敬拜现场采访。CNN的视频显示,记者还在车上时,就有便衣拿着摄像机对他们进行拍摄。记者走下汽车,前往聚会地点的途中被保安拦截,让他们绕行。另有保安人员遮住了摄像记者的镜头。《纽约时报》的报导说,这几名记者被短暂拘留,证件被没收。

路透社的报道说,警方禁止媒体接近被拘押的教会成员。

金天明牧师对美国之音说,过去一天来,他接受了不少境外媒体的采访,但中国方面,除了香港记者曾打电话给他外,没有任何大陆媒体联络过他。

记者星期一在百度新闻中搜索“守望教会”,没有出现任何有关教会聚会的消息。

中国外交部一名发言人上星期四说,守望教会是“没有法律基础的组织”。

*国外NGO:中国政府从去年底计划打压家庭教会*

总部设在美国得克萨斯州的基督教组织对华援助协会说,有人认为最近中国政府对非官方教会,也就是所谓家庭教会的打压升级和今年二月开始的茉莉花运动有关,但事实上,政府从去年底就开始有计划地压制家庭教会。

对话援助协会发言人马克(Mark Shan)说,在他们看来,中国政府决心打压家庭教会的原因和去年底在南非首都召开的洛桑全球福音大会有关。

马克说:“去年有200名(中国)家庭教会领导人正式受邀参加洛桑全球福音大会,但是他们在不同城市过海关准备搭乘国际航班时都被中国政府拦截下来。那时,令中国政府和许多学者,还有像我们这样的基督教非政府组织都感到惊讶的是,家庭教会的规模的确很大,在中国各地竟然能选出200名代表参加会议。这使得中国政府感到恐慌。”

对华援助协会的马克说,中国非官方教会的总数很难统计,但据他们所知,仅在北京就有约3000个家庭教会。

泰柬再度爆发边境冲突,双方政客是罪魁

泰柬再度爆发边境冲突,双方政客是罪魁

星期二,泰国和柬埔寨的军队在帕威夏寺附近交火。今年早些时候,帕威夏古寺附近发生过致命冲突。四天来,帕威夏寺以西160公里的其他两座寺庙遗址附近一直发生战斗,提高了爆发一场更大规模边境战争的危险性。

目前还没有关于星期二在帕威夏寺附近的冲突造成伤亡的报道,今年2月发生的四天战斗造成10人死亡,数十人受伤。星期一晚上,西部地带的冲突持续了大约三个小时。法新社援引一名柬埔寨军官的话说,一个军人的掩体在炮击中坍塌,使死亡人数增加到13人。

东盟主席、印度尼西亚外长马尔迪星期一取消了对泰国和柬埔寨的访问,但争取结束这场冲突的外交努力还在继续进行。在华盛顿,美国国务卿希拉里·克林顿说,美国对泰柬边境冲突深感关切,并呼吁双方不要采取挑衅行动。东盟秘书长素林也呼吁这两个东盟成员国立即开始对话。

通货膨胀正对美国消费者造成严重打击

通货膨胀正对美国消费者造成严重打击

 

上一次严重的通胀时期是在1970年代,当时物价和薪资水平呈螺旋式上升。而这一次,虽然官方的通胀率仍然相对温和,薪资增长停滞,但诸如食品和燃油等生活必需品的价格正在上涨。

艾西瓦娅和阿洛克·夏尔玛以及他们的两个孩子10年前从印度移民到美国。他们现在是美国公民。像大多数美国人一样,他们正感受到通胀带来的压力。总体消费者价格同比现在是2.7%,但是工资的上升幅度远不到1%。

阿洛克·夏尔玛说,这简直让人难以忍受。“打击是双方面的,因为找不到薪水好的工作,而且甭想加薪,另一方面通货膨胀正对你造成打击。”

经济学家说能源和食品价格上涨是造成通胀的首要因素,美国民众正在想办法对付。夏尔玛一家住在华盛顿特区北部的郊区。他们从事计算机行业,每天上下班往返65公里。过去一年来每公升汽油价格已上涨了大约26%。

阿洛克·夏尔玛说,这给他的家庭带来很大的财务负担。“我们的汽油费支出已上升了40%到50%。”

夏尔玛一家人是素食者。他们需要吃大量的新鲜蔬菜,喝很多牛奶。夏尔玛说,牛奶的价格已经翻了一番。“大约一年以前牛奶价格是每加仑2美元[约为每升53美分]。而现在为每加仑4美元[约为每升1.06美元]。”

他们估计过去六个月他们的食品开支增加了25%到30%。阿洛克·夏尔玛说,如果物价继续攀升,他的家庭将不得不削减开支并考虑改变生活方式。“我们仍习惯购买我们想要和孩子需要的任何东西。我想渐渐地我们不得不只买较便宜的东西。”

有人说中国、巴西和印度等国家不断壮大的中产阶级正在消耗更多的资源,并导致全球物价上涨。其他专家说俄罗斯等地的干旱、中东地区的混乱以及全球炼油厂产能不足造成了食品和石油价格上涨。

乔治华盛顿大学商学院的经济学家丹尼·利浦泽格说,这些因素的确都在发挥作用,但是不能把通胀全都归罪于这些因素。“我不认为中国的中产阶级会造成全球猖獗的通货膨胀。但某些市场更加容易受到影响。你看到那些市场的物价正在上涨。那会导致全球性的通胀重现吗?可能不会。”

利浦泽格说,石油价格在长期内将可能上升,因为它是一种有限资源。他说,现在,美国家庭将不得不应对物价上涨。利浦泽格表示,因为美国经济正从深度衰退中爬升,控制通胀的常用工具--利率的上升,可能使情况变得更糟。

丹尼·利浦泽格说:“中产阶级正受到很大冲击。我们不想看到决策者对通胀作出过度的反应,因为这会带来美国经济复苏陷入停滞的代价。那将会是很糟糕的决策。”

阿洛克·夏尔玛说,他的家庭可能需要从存款中取钱以维持开支,而且要减少回印度探亲的旅行次数,上下班也得跟几个人合伙使用一辆车以节约费用。他说,希望几年以后他的家庭收入会上升,使他们绷紧的生活得到一些缓解。

粮食价格高涨威胁经济增长

粮食价格高涨威胁经济增长
 2011年4月26日

印度粮食仓库
亚洲各地粮食价格一路上涨,以印度为例,上一季就上涨了9.6%
亚洲开发银行的报告说,高涨的粮食和燃料价格威胁了亚洲国家的经济发展。
该行表示,如果粮食和燃料价格继续上涨,亚洲地区经济增长今年可能会折损1.5%。
根据亚行(亚银)的报告,许多亚洲经济体的粮食价格今年会平均上涨10%。
而中东的危机则导致了石油价格的上涨。
亚行的报告说,日常生活必需品的价格上涨成为了亚洲地区国家的一大隐忧。
食物价格的高涨,很可能将地区内的6400万人推向极度贫穷。
亚行官员表示,粮食价格上涨令贫穷线边缘的家庭难以维持健康和孩童就学的开支。
亚行还警告说,短期来讲,亚洲地区的粮食价格还是非常的不稳定。这是因为部分主要生产国家因为气候等因素而短收,而美元走软、燃料价格上扬进一步推高了价格。
亚行的官员呼吁一些限制粮食出口的国家解除禁令,并说增加农业的投资已抬高产量和扩大储存设施,可以确保不会浪费粮食,有助于稳定粮食价格。

沪津大罢工 “茉莉花”突升级

沪津大罢工 “茉莉花”突升级
<> 
 
2011/04/25/20110425223820390.jpg
《苹果日报》报道,近来较沉寂的中国茉莉花革命声势,日前出现突破!(阿波罗网编者注:所谓的策划,是有人网络发文自称策划者,未经任何证实。同时上海罢工工人有人申明和这个自称的所谓的发起者没有任何关系。)
中国茉莉花革命发起者日前透过网路,与一自称“中国独立工会联合会”的团体发表联合声明,表示上周三起在上海、天津等地爆发的“码头货柜车工人大罢工”事件为其所策划,并称双方未来将合力支援中国茉莉花革命。
为避免事态扩大,上海当局随即紧急发布公告,称将取消不合理收费以缓和抗争情绪。
宣称支援“茉莉”
署名“茉莉花革命信息地”的Google部落格,上周六出现一篇名为“关于上海天津宁波集装箱(指货柜)码头卡车工人大罢工的声明”,文中宣称从上周三开始的罢工事件,为“中国独立工会联合会”策划。
该组织同时坦承与中国茉莉花革命活动有深切关系,并表示透过全面参与茉莉花革命,不仅呼吁各地码头工人同时挺身争取自己权益,更借此要求当局改变码头与交通警察乱收费及能源价格高涨等现象,同时敦促当局释放遭逮捕的工人,并给予补偿和道歉。苹果日报



上海货柜车司机否认政治组织策划大罢工
在上海货柜业仍进行大罢工期间,有自称是中国茉莉花革命活动参与者,上周五(22日)以“中国独立工会联合会”的名义在网上发出声明,表示关于上海、天津、宁波货柜车主和司机大罢工是由他们策划和组织的,要求政府解决乱收费现象。声明中同时也表示,中国独立工会联合会在上海、天津、宁波等城市的工会,会全面参与中国茉莉花革命活动,呼吁大家响应周日的第10轮茉莉花革命集会。

对此,曾参与上海罢工的司机周先生否认。他说,他们是自发性响应参与罢工,当中不涉及任何工会和组织,而且他们从来没有成立过任何工会。

周先生说,目前政府已答应解决部份乱收费的问题,担心若有政治背景的组织假借他们的名义来宣传,当局会误以为他们的罢工行动是另有目的,日后重返谈判桌就会更加困难。他说︰“没有什么工会,肯定是误解,没人组织,大家都是在网上看的。因为这只不过是运费降得太低了,现在所有的车主和驾驶员都透不过气来了,在网上看到4月20罢工,大家都是很同意的。这种事件没有人组织的。”

澳大利亚宣布避难移民新规定,严重践踏人权

澳大利亚宣布避难移民新规定,严重践踏人权

 

澳大利亚政府提出新规定,对在拘押期间犯罪的难民采取更严厉的限制。澳大利亚移民部长鲍文星期二宣布的立法将禁止那些没能通过“性格测试”的避难申请者成为永久居民。这些人将被遣返回自己的国家,或者被允许用临时签证留在澳大利亚。这份提议是回应上个月在边远的圣诞岛上一个移民中心发生的骚乱,以及一个星期前在悉尼的维拉伍德拘留中心100个被拘留者纵火焚烧几座建筑的事件。
鲍文说,新规定将追究参与这两起骚乱的人。维护移民权益的人士谴责说,新规定是重新回到前保守派总理霍华德时期的苛刻政策。澳大利亚绿党参议员萨拉.汉森-杨说,总理吉拉德的政府未能说明那些骚乱参与者制造骚乱的原因。

也门反对派同意海湾国家过渡计划,但反政府抗议领导人继续拒绝接受这项计划

也门反对派同意海湾国家过渡计划

4月25日也门各地继续爆发抗议活动
                                                                                                                                                                                                                                                                                                                                                                                                                                                                                                                                                                                                                                                                                                                  
4月25日也门各地继续爆发抗议活动

 

也门反对派联盟同意海湾国家斡旋达成的计划,就是萨利赫总统交出政权,为持续数月的暴乱后的政治过渡扫清道路。按照这项提议,萨利赫将在他和反对派正式接受有关计划的30天后下台。由萨利赫任命的一名副总统将领导一个过渡政府,直到60天后举行总统选举。
反对派领导人星期一说,他们同意在收到来自六国组成的海湾合作委员会的“澄清”后加入全国团结政府。早些时候,七个反对党组成的联盟开始时曾经表示不会参与团结政府。这项提议由六国委员会草拟,包括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并同美国和欧盟进行了磋商。这些国家的外交官一直对双方施加压力,要他们接受这项计划。

但反政府抗议领导人继续拒绝接受这项计划,要求萨利赫立即下台。他们还反对这项计划中给予萨利赫及其家人免于被起诉的条款。《纽约时报》援引反对派联盟发言人的话说,该联盟接受这项计划的条件是允许继续进行街头抗议活动,直到萨利赫下台。
星期一,示威活动再次爆发,安全部队和效忠萨利赫的人开枪打死至少两名抗议者,数十人受伤。也门的抗议活动在过去两个月以来几乎从未间断。

人权对话北京开 美方措辞“不寻常”。美国不要耍嘴皮,必须要用实际行动支持中国的自由平等和民主事业。

人权对话北京开 美方措辞“不寻常”

美国前总统布什2006年在白宫会见人权宗教人士余杰,王怡和李柏光
图片来源: White House
美国前总统布什2006年在白宫会见人权宗教人士余杰,王怡和李柏光

 


美、中人权对话27、28日两天将在北京举行。美国国务院称,将就中国“最近的强迫失踪、法外拘押、逮捕和判罪等负面倾向”进行讨论。有媒体称,美方关于此次对话的声明“不同寻常”。

*美国务院声明“高度不寻常”*

美国国务院负责民主、人权与劳工事务的助理国务卿迈克尔.波斯纳(Michael Posner)将率团前往中国,出席为期两天的美中人权对话。
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迈克尔.波斯纳
美国国务院
美国国务院助理国务卿迈克尔.波斯纳

美国国务院在声明中称,两国还将就法治、宗教自由、言论自由、劳工权益、少数民族权利和其它受关注人权议题进行讨论;美国期待在两天中展开坦诚和深入的讨论;美国高层定期向中国提出人权关注;此次的讨论“是两国交换人权领域看法的重要渠道”。

《纽约时报》说,该声明“高度不寻常”:由华府宣布将在北京举行的会议,这有违外交礼仪;美方在声明中毫不隐晦地指出“北京的负面倾向”,这样的措辞高度不寻常,“可能反映出华府对中国人权状况越来越恼火”。

*北京重申致力人权 有权选择*

中国官方的新华社说,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今年1月访美期间,两国重申,尽管彼此在人权问题上仍然存在重要分歧,但都致力于促进和保护人权;各国及各国人民都有权选择自身发展道路,各国应相互尊重彼此选择的发展模式;双方按照国际文书促进和保护人权。

中国把外国关注中国打压自由的做法视为对司法事务的干涉。

有分析称,自从阿拉伯世界今年2月爆发茉莉花革命、国际互联网为异议者提供广阔的发声空间之后,统治中国的共产党政权便如临大敌,展示出“更加坚决限制言论自由”的决心,尤其开始对互联网博客们进行前所未有的钳制。

*中国被认界定言论*

“对话基金会”香港办事处资深研究员罗助华(Joshua Rosenzweig) 对美国之音表示,中国近来对互联网博客世界发起强大攻势目的在于重新界定国内“可接受言论”的范围。

罗助华说: “中国最近的打压行动目的之一就是为中国可允许的网路言论设定新的秩序。我认为,这是共产党内部部分人士很久以来一直想做的事情。北非和中东发生的事件增加了他们现在行动的动机。”

罗助华说,中国对知名成都作家冉云飞的逮捕和治罪就是一个典型例子。

*作身家陷博客囹圄*

46岁的冉云飞这名自封的“书呆子”是过去两个月中被政府无故拘押的近60名公民之一。他是一个反对暴力和一夜骤变的自由派文人,不与政府作对。不过,他是一个“不知疲倦”的博客写手,把“实话实说”视为公民的责任。
一名中国妇女被穿制服和便衣的警察粗暴拘留(资料照片)
AP
一名中国妇女被穿制服和便衣的警察粗暴拘留(资料照片)

“对话基金会”的罗助华说,中国政府认为,只要加大资金投入和加强警力,便得以暂时控制局面,避免时局动荡;取消控制让他们赶到不安。

国际记者协会负责香港和中国事务的协调员胡丽云对美国之音说,中国政府对互联网的控制程度目前登峰造极。

胡丽云说:“对网路的控制与从前有很大的差别,就是现在特别严。我们可以看见,博客作家们现在在互联网上书写的内容都与政治关系不大;还有推特上的微博写手们也没有发布国内太多的消息。”

*言论自由氛围20年最紧*

北京基督徒作家王怡对《今日美国》说,中国经历了30年的改革、开放之后,至今仍然是一个警察国家。

被禁成都作家、《中国底层访谈录》作者廖亦武说,中国现在的气氛是20年以来“最紧张的”,许多公民因为言论而面临危险。

廖亦武对美国之音说,他认为美国政府因为顾及经济利益而在人权问题上对中国有所松动,希望奥巴马政府坚定立场。

美、中上一轮人权对话去年5月在美国首都华盛顿举行。中国外交部国际司司长陈旭与美国助理国务卿波斯纳共同主持的对话题涉及联合国人权领域合作、法治、言论自由、劳动者权利、反对种族歧视等。
 

叙射杀平民装甲车镇压 逮捕反对派 美作为有限(组图)

叙射杀平民装甲车镇压 逮捕反对派 美作为有限(组图)

 2011-04-25 
叙军队进德拉镇 射杀平民
 (25日电)维权人士在电话中说,叙利亚军队今天出动战车与狙击手,进入南部冲突一触即发的德拉镇(Daraa),造成一些民众死亡与受伤。
他们说,3000名官兵今天凌晨涌进德拉镇,战车占据德拉市中心,狙击手部署在屋顶上。
维权人士说,他们无法计算死亡人数,因为狙击手让他们无法接近死者。
一名运动人士说:“尸体躺在街道上,我们无法过去认尸。”
叙利亚再逮捕数十名反对派
(法新社大马士革24日电) 叙利亚人权团体今天表示,虽然叙利亚总统阿塞德(Bashar al-Assad)已经解除实施数十年的紧急统治,但安全部队仍然在全国各地展开突击,逮捕数十人。
总部设在伦敦的叙利亚人权观察组织(Syria Observatory for Human Rights),提供在伊德利布(Idlib)、拉卡(Raqqa)和阿勒坡(Aleppo)等叙利亚北部城市被捕18人的姓名,并表示“超过数十名民众在叙利亚其他城市被捕”。
这个人权监督机构指出,披露身分的其中8名被捕民众“跟22日在萨拉喀布(Sarakeb)举行的示威活动有关”。萨拉喀布靠近伊德利布。
叙利亚人权观察强烈谴责这种行为,并说叙利亚当局“尽管已解除紧急统治,却仍继续任意逮捕人民”。
叙利亚人权观察要求成立独立委员会,调查22日有数十人遭杀害事件,当天有成千上万人在叙利亚各城市示威抗议,呼吁改革和推翻现政权。
维权运动人士说,安全部队22日以实弹和催泪瓦斯攻击示威者,死亡人数可能超过100人。
叙利亚血腥镇压 美拟制裁
(24日电) 叙利亚总统巴夏尔·阿塞德(Bashar Al-Assad)暴力镇压抗议民众。“华尔街日报”(The Wall Street Journal)今晚报导,美国政府正准备制裁阿塞德的随行高阶官员。
报导引述未具名官员的话说,欧巴马政府正在起草行政命令,好让美国总统发布冻结这些官员的资产,并禁止他们以任何形式与美国贸易。
报导传出同时,叙利亚安全部队今天又射杀4人,并在全国展开逮捕行动。
反抗团体表示,至少已有120人在两天的镇压行动中身亡。
华尔街日报指出,华府对叙利亚官员的单方面制裁,不会对阿塞德的核心集团有太多直接影响,因为多数政权成员在美国少有资产。
但报导也说,美国带头行动可望施压欧洲国家跟进,而据信亲近阿塞德的资深官员在欧洲有较可观的资产。
报导说,美国财政部预计在数周内完成行政命令。
强势镇压叙南 武装部队进驻
(25日电) 1名身在现场的政治激进人士告诉法新社,上百名叙利亚部队在装甲部队压阵之下,今天清晨前进叙利亚南部情势一触即发的德拉镇(Daraa),可听到大量炮火射击声。
激进人士阿哈里里(Abdullah Al-Harriri)透过电话告诉位在尼柯希亚(Nicosia)的法新社人员:“上百名安全部队人员进入德拉镇,还有坦克和武装车辆。”他又说:“这些人朝所有方向射击,躲在保护他们的装甲车后面前进。”“电力被切断,电话通讯几乎不可能。”反抗叙利亚政权的行动起于德拉镇,当地已有数十人在示威时,遭到安全部队暴力镇压杀害。
叙扩大镇压 专家指美作为有限
(24日电) 美国最近更加猛烈抨击叙利亚血腥镇压反政府示威;不过,政治分析家今天指出,欧巴马总统的选择十分有限。
分析家告诉法新社,白宫的牵制余地不多,叙利亚被美国列为资助恐怖主义的国家,与埃及情况不同,后者接受美国援助,所以欧巴马有更大的空间迫使埃及政府改变作为。
维权人士指出,叙利亚22日暴力镇压示威的死亡人数虽可能超过100人,欧巴马和其他世界领袖至今并未依循前例,呼吁叙利亚总统阿塞德下台。
奥克拉荷马大学(University of Oklahoma)中东研究中心(Center for Middle East Studies)主任蓝迪斯(Joshua Landis)说:“这不是埃及,也不是突尼西亚。我们不能这样想。”他谈到叙利亚时说:“军方不会对这里的独裁者倒戈相向。这对于美国是一个大问题。现在很难想出建设性的解决办法。”欧巴马22日以最强硬的措词抨击叙利亚,指责叙利亚部队“残暴迫害人权”;但呼吁阿塞德“现在就改变方向”。这表示仍给阿塞德保留余地。
华盛顿可行的选择包括召回美国驻叙利亚大使福特(Robert Ford),或诉诸联合国安全理会采取制裁行动。而福特今年1月刚到任,尝试改善双边关系。
分析家指出,欧巴马呼吁推翻阿塞德政权之前,应该首先考量对整个区域的冲击,包括范围更广的以阿和平。
马里兰大学中东问题专家萨伯(Bilal Saab)说,他个人认为,欧巴马应该要求阿塞德下台,但也能体谅他的困难。
他说:“从国际正义来看,这是他最低限度能做的。不过,他必须与区域盟国协商。作为一个分析家,我认为如此既困难又复杂。”
原标题:叙军队进德拉镇 射杀平民

叙利亚匪军在坦克掩护下开进达拉镇,朝着居民开火,许多尸体躺在街上。

阿萨德对示威者展开“野蛮战争”叙利亚关闭两国边界
在达拉,一名叙利亚青年向坦克投掷石头。
【看中国讯】据法新社报导:约旦新闻部长艾德旺(Taher Adwan)今天表示,叙利亚今天关闭了其与约旦的边界。
在这项消息发布前几个小时,叙利亚军队在坦克和装甲车的支援下开进了上个月爆发反政府示威的南部城市达拉。
活跃人士和目击者表示,数千名叙利亚政府军在坦克掩护下开进达拉镇,朝着当地居民开火,许多尸体躺在街上。达拉距离约旦边界约5公里。
人们在当地听到了开枪的声音,目击者表示在街头看到了一些尸体。
叙利亚安全部队25日对达拉市的攻击行动,是过去五周来最猛烈的一次,显示当局已采取对反对势力先发制人的新战略。
叙利亚人权人士阿塔西说,阿塞德总统已对抗议群众发动“野蛮战争”,意图消灭叙利亚民主人士。
外国记者禁止进入叙利亚采访,但派驻黎巴嫩的英国广播公司(BBC )记者指出,自上月群众示威以来,叙利亚当局从未出动战车,如今把战车开上街,显示镇压行动已升高。
尽管阿塞德21日宣布解严后,安全部队反而大开杀戒,自22日迄今已打死130多人,北部城市贾布拉24日有13人丧生。自民众抗争以来,已有350人丧生。
达拉市一名人权人士说,25日清晨,大约3000名安全部队大举进城,战车占据市中心重要位置,狙击手爬上屋顶。反政府民兵阿巴齐说:“街上有很多尸体。他们用大炮猛轰,并用机关枪扫射这个城市,还有埋伏在屋顶上的狙击手射杀民众。”
一名目击者说:“我们亲眼看见一辆车被枪弹打成蜂窝,车内五人被打死。”
他哭喊着说:“我们需要国际干预。”另一名目击者说:“安全部队持枪和大刀进入民宅搜索,甚至射击屋顶上的水塔,让民众没有水喝。”
人权人士哈里里说:“部队跟在战车后面,向四面八方扫射。电力被切断,电话也不通。”
在达拉,很多人起初只是呼吁改革。
达拉市有30万人,靠近约旦边界,3月的民众抗争活动始于一些青少年在墙上画反政府涂鸦被捕,民众原本只要求释放这些青少年和温和的改革,但安全部队无情镇压手无寸铁的民众后,激怒了群众,进而要求阿塞德下台。该市一些政治人物辞职抗议政府镇压,更惹恼了当局。
约旦新闻部长艾德旺告诉官方“培特拉通讯社”(Petra newsagency):“叙利亚关闭和约旦的边界,这项决定和叙利亚内政有关,不过我们希望,边界上的活动能尽快恢复正常。”